靜脈穿刺是臨床護理中的常用技術。穿刺的成功率,是衡量一個護士業(yè)務素質的最基本的要素。穿刺一針見血,不僅可以為搶救病人贏得時間,而且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,使病人從內心體會到對護士的信任感與安全感,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,同時也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。今天安琪教你如何提高靜脈穿刺技術:
根據(jù)不同靜脈條件及不同的個體差異,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靜脈穿刺,可以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。
1、肥胖患者
該患者靜脈較深且不明顯,但在組織中較固定、充盈、彈性好。要看準血管的走
向及深淺,若看不清,可用消du左手指在穿刺部位的皮膚上面摸清血管的走向 ,針
尖破皮后,沿手指下摸到的血管方向進入血管,最好直刺。
2、滑動硬化的靜脈
皮下脂肪少,血管纖維化,脈管質地硬且脆,彈性差,易滑動,不易固定,多見于消瘦、年老、體弱及動脈硬化者。對這種患者靜脈穿刺時,扎止血帶要距穿刺點近些,在止血帶上方 4~5 cm 處,下端指壓點盡可能接近穿刺點,將皮膚下拉,繃緊,減少活動度,進針時要先進皮下再快速刺進血管,但穿刺時不可用力過猛,以免穿透血管。
3、水腫患者
水腫患者皮下組織疏松,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,周圍組織壓力高,血管不明顯,無觸及感。方便時可用溫水浸泡或濕毛巾熱敷穿刺肢端,使血管充盈,然后用手指壓迫進針局部,以暫趨散皮下水腫,暴露血管(不扎止血帶),在呈現(xiàn)出的環(huán)行凹陷處找血管,找到血管后立即消du,快速進針。
4、血管硬化的患者
常見于老年人、糖尿病、肝臟疾病及長期輸液的患者。此種血管觸摸成條索狀(因管腔壁增厚,甚至閉塞),堅硬而無彈性、易脆,一般不選用。必要時最好左手的食指壓在穿刺的血管近端,左手的拇指固定血管遠端并繃緊皮膚,在靜脈上面向下壓直接刺入。對瘦的患者因皮下脂肪少,血管易滾動的患者更應采用此方法。
5、塌陷靜脈
此種靜脈因有效循環(huán)血量減少,致使充盈不足,血管塌陷使穿刺時不易見回血,見于休克、嚴重脫水及危重衰竭者。在扎止血帶前按逆血流方向推壓血管幾次或將穿刺肢體下垂片刻,待血管擴張充盈后再扎止血帶,采用低瓶高調法將液體置于輸液架上,常規(guī)排氣后消du皮膚,將輸液瓶置于低位,再將一次性輸液器調節(jié)器置于緊貼茂菲氏滴管的下端關閉,穿刺進針后可見明顯回血,松開止血帶,將輸液瓶掛回原位置,打開調節(jié)器開關,調節(jié)滴速。
6、脆性血管的患者
常見于血液病、發(fā)燒、心血管疾病、肝病、糖尿病、慢性消耗性疾病等。此種患者血管比較薄、彈性差、血管脆弱、易破裂, 輸液過程中易出現(xiàn)局部滲漏。用針尖斜面小的針頭從血管旁側進針,同時壓力也不要太大,如:拳頭不要握得太緊,壓脈帶不要壓的過緊,因壓力大血管更易破,同時血管也不充盈,影響穿刺。刺入血管不能用力過猛,進針要穩(wěn)、準,原則上寧慢勿快。取放壓脈帶時,應注意輕、慢,以避免穿刺失敗。
7、小兒患者
小兒靜脈穿刺(靜脈輸液) 較成人難度大,因小兒不易合作,所以要認真選擇血管。從整體的解剖角度來說,小兒的頭皮靜脈、手足淺靜脈都適合于靜脈穿刺。小兒從出生到 3 歲這一時期,頭部皮下脂肪少,靜脈清晰、表淺,呈網(wǎng)狀分布,血液可通過側支循環(huán)回流,因此,這個時期的小兒宜選用頭皮靜脈穿刺。3~12 歲的患兒頭皮皮下脂肪增厚,頭發(fā)厚密,血管不清晰,不利于頭皮靜脈的穿刺,宜選擇四肢靜脈。一般選用手、足背靜脈,肘窩靜脈、踝靜脈等。頭皮靜脈應選用 5 號半針頭比較適宜;四肢靜脈應選用 5 號半至 6 號半針頭。多采用直刺法,如選用手或足背靜脈穿刺,則需要用小夾板固定踝(腕) 關節(jié)和足背、下肢置于功能位。
8、對特殊患者的處理
有的患者在輸液的肢端,扎上壓脈帶后皮膚就發(fā)紅或發(fā)紫,影響血管的清晰度??刹捎孟认鹍u后扎壓脈帶,快速進針, 也可采用扎好止血帶消du穿刺部位后,用消du左手食指壓迫皮膚片刻后松開,暴露出血管,快速進針。在上述操作過程中,與患者最初接觸時,要有良好的語言。
臨床普遍運用的仍是傳統(tǒng)的穿刺法,即憑借護士的肉眼觀察和經驗進行操作,所以,這就仍然需要我們護士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,不斷探索與研究,以不斷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。
河南安琪職業(yè)培訓學校(安琪國際護士培訓基地),成立于2006年8月。是一所專注于國際護士培訓的職業(yè)培訓學校,主要項目為國際護士證培訓(ISPN、RN、CGFNS)、護士出國留學、護士高薪就業(yè)(美國、新加坡、加拿大等國以及國內的外資醫(yī)院、大型三甲醫(yī)院的國際部、護理院校的專業(yè)課老師及不同培訓機構的培訓老師等)。